首页 > 技术 > 岩土综合 > 岩土综合 > > 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技术

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技术

作者:Simwe    来源:岩土BBS    发布时间:2012-11-30    收藏】 【打印】  复制连接  【 】 我来说两句:(0逛逛论坛

一、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技术

由江西中恒建设集团特种软基公司研制发明的低碳经济新技术——新型柱锤强夯(置换)法荣获国家专利并被国家“建设事业十一五技术公告”列为推广项目而面向全国推广。该新技术是在普通强夯法、强夯置换法、水泥搅拌桩法等一系列地基处理工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柱锤地基处理方法,它融合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的加固原理,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置换料和动压当量,充分发挥“超深挤密强夯锤(即新型柱锤)”的潜力,对拟建物地基进行夯击成孔,采用工业废弃骨料、当地廉价的土石或砂砾混合料、城市废弃的建筑垃圾及场地原有松散土体等回填夯坑,多次夯击及回填,最后低锤普夯,形成密实的夯实、置换墩体复合地基。通过这一过程对深层土及浅层土同时进行夯实挤密,达到对整个松软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的目的。

在普通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基础上,经过对强夯设备和施工工艺深入研究开发,达到节能减排的综合效果。同时达到在同等条件下的质量安全保证作用:

①土体的有效加固深度可提高1~2倍。

②土体的承载力可提高40~150%。

③置换着底深度可达到10M,加固后沉降值小且均匀。

④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且施工安全有保证。

⑤施工质量检测方法简单、直观,加固效果可靠。

二、全夯式扩底灌注技术

“全夯式扩底灌注桩”是在夯扩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沉管类灌注桩和夯扩桩的优势,由江西中恒建设集团公司珠海分公司通过改进扩装设备和研究成装工艺而开发的新型机桩,是一种桩下端扩大头到桩身混凝土灌注桩,其施工工艺采用双管套和夯机成孔,成从成孔,桩端扩大头到桩身成型全过程均采取夯击成型新工艺。管达到设计深度后,抽出内管,在外管内灌注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后,插住内管,并不断锤击内管,使外管内混凝土夯挤出管外形成圆柱形扩大头,然后抽出内管,灌注桩身混凝土,再插入内管,并多次重锤地基,同时不断上拔外管,产生两次积土效应,最终形成桩身直径比外管管径稍大,且混凝土密实的基桩,该桩扩桩设备夯扩效率高,施工工艺先进,承载力高,经济适用,产生了良好的振密桩端土和桩周土的振密挤土效应,而且达到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目标,基本上消除了断桩、离析、吊脚等质量通病。且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全夯式扩底灌注桩扩桩设备和施工工艺分别以2001、200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2003年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第十四发明金奖。2005年通过了由江西省建设厅组织编制审定的技术标准全夯式扩底灌注桩设计规程。2007年被国家“建设事业十一五技术公告”列为推广项目而面向全国推广。

施工步骤:

1、双管套合,铺设干硬性止水阻淤料,锤击成孔至持力层。

2、拔起内夯管,投入桩端扩大头的混凝土,数量按设计计算量投入。

3、放入内夯管,夯击前将外管上拨时将混凝土夯出外管,形成桩端扩大头。

4、再上拔内夯管,放入第一层桩身混凝土,并夯击放入外管的内管,夯成第一层桩身。

5、再拔起内管,放入第一节桩身扩大头的混凝土,并上提外管,夯成第一节桩身扩大头。拔起内管,放入第二节桩身混凝土。再次夯击内管,形成第二层桩身。 重复3—5施工,形成第二节,或第三节桩身扩大头和第二层或第三层桩身。直至成桩。

6、移动打桩机立架,将钢筋笼导轨对准桩体就位。然后移动振传杆,使入与钢筋笼连接,并使钢筋笼与桩身轴心相重合。

7、开动震动器,由振能传杆将钢筋笼插入液化的桩体中,并按照设计标高位置控制插入的深度。

8、将振能传杆与钢筋笼分开,然后边震边拔起振能传杆,成桩。

该专利技术已在我国广东省珠海、东莞、中山、汕尾以及在江西省南昌、赣州、吉安、景德镇、抚州、高安、湖南、福建、安徽等大面积推广应用,已先后完成10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桩基施工,如:万达新城住宅楼、江信国际花园住宅楼、万科四季花城住宅楼、桃花苑住宅楼、南昌大学学生公寓、南昌市检察院侦察技术大楼、南昌市建筑招投标中心等项目。由于该型桩具有先进的技术经济性和可靠的质量保证性,故日益受到广大用户及设计、质检等有关部门的好评。
 

 
分享到: 收藏